探寻高埗上江城村的“破茧”之路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在上江城村,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活力在这里交织——榕树下的大讲堂回荡着革命故事,生态公园的绿意点缀着村民的笑颜,改造升级的厂房正孕育着产业新机……从红色资源的创新传承,到人居环境的精致打磨,再到集体经济的破局升级,如今,站在“百千万工程”的新起点上,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村培育对象上江城村正以“文化之美、生态之韵、产业之势”书写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
红色铸魂,赋能乡村古韵新生
红色文化浇筑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地,是一座城的名片和灵魂。走进上江城村,榕树下大讲堂、党建公园、红色舞台、东圃小学旧址……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扑面而来。
上江城村立足资源禀赋,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丰富内涵,充分利用村红色舞台、党建公园、家风家教室等阵地,将东圃小学旧址、李一之烈士墓、李云祥烈士墓等红色元素“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着力打造一条集党史学习教育、家风传承、文旅体验于一体的红色精品路线,多年来,先后吸引了众多党员干部、学生和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东圃小学旧址是抗日战争时期水乡地区地下党联络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史教育基地。
今年,上江城村计划对东圃小学旧址展览室进行升级提升,谋划建设上江城红色村史馆,以“红色文化”为引领,积极探索村史馆“活化”之路,为村史馆注入更多的新功能,让历史可感、可触、可传承。依托党建公园、家风家教室等阵地,该村常态化开展主题党日和理论学习活动,推动红色教育融入日常、化作经常,为乡村振兴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绿美为笔,绘就宜居宜业新画卷
绿荫掩映的村道蜿蜒延伸,崭新的篮球场宽敞明亮,整洁的小公园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统一规划的停车位井然有序……在上江城村,一砖一瓦一栖居,一步一景一画卷,这些看得见的变化,生动诠释着上江城村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的幸福图景。
村道改造升级
新建停车场
“月上走廊”生态公园效果图
上江城村以“绣花功夫”推进环境整治,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品质”。正在建设的“月上走廊”生态公园,将昔日的边角地变为田园观光与休闲健身的生态廊道;新建的老莞家停车场有效缓解了村民“停车难”的困扰;普济路、综合楼南面道路的升级改造不仅优化了排水功能,更提升了整体村容村貌;村老人活动中心经焕新改造,摇身一变成为鸟语花香、绿意盎然的花卉超市;农房陈旧的外墙也纷纷披上“新装”,绘出美丽乡村的新画卷。
上江城村花卉超市
绿化路上江城段沿线风貌
村民们纷纷表示,环境变好了,生活更舒心了,对未来的发展也更有信心了。“以前这片荒地杂草丛生,现在要改造成生态公园,我们以后散步又多了一个好去处。”村民李伯指着“月上走廊”施工现场笑着说。刚停好车的张女士表示,“新建的停车场给我们周边居住的村民带来不少方便,不用像以前那样为找车位绕一大圈了。”
产业筑基,激活集体经济新动能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上江城村立足自身区位优势,以创新思维盘活存量资源,持续推动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在推进产业升级过程中,上江城村通过“智库统筹+自主筹资”模式,对77亩旧厂房实施“工改工”,探索出一条资源盘活与效益提升的新路径。同时,积极盘活闲置资源,对建于90年代的综合商业楼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打造集公寓、文创、电商、餐饮于一体的现代化商业综合体,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如今,行走在高埗江城西路,一栋崭新的黄色综合楼格外醒目,外立面焕然一新,内部空间经现代化改造,这座曾经沉寂的旧建筑重新焕发活力。该项目不仅有效提升了村内低效能物业的价值,还成功吸引多家新业态企业入驻,为村民带来“家门口”的就业岗位。
2025年上半年,上江城村组两级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经济运行态势良好。接下来,该村将继续深化土地资源整合利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培育更多经济增长点,为“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提供更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如今,上江城村通过深挖红色资源、优化人居环境、创新产业模式,推动实现从“历史积淀”到“活力焕发”的蝶变,走出一条文化传承、生态改善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进的乡村振兴之路。未来,上江城村将继续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让红色文化更鲜活、村庄环境更宜居、产业发展更兴旺,为“百千万工程”贡献更多生动实践。
来源:高埗步步高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