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坑镇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开show,沉浸式体验非遗之美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品非遗美食、赏非遗技艺、购非遗精品......今天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保护非遗、尊尚传统的良好社会氛围,东坑文化服务中心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开展一系列沉浸式非遗体验活动,让市民走近非遗、体验非遗、爱上非遗,共同寻味古韵东坑,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
学习制作“糖不甩”
“糖不甩”制作开启了此次活动,市民进行沉浸式体验。上午,东坑文化中心木鱼歌传习所组织亲子家庭学习东坑非遗糖不甩的制作技艺,活动邀请了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糖不甩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黄瑞珠讲授了制作技巧,并现场演示制作步骤,让孩子们沉浸式体验“糖不甩”的制作、烹煮方法等全过程,在实践中感受和传承东坑的非遗文化。
农业园非遗市集热闹开集
“埋嚟饮杯柠檬茶!”“东坑传统糖不甩……”今天,在农业园非遗集市,摊主吆喝声不断,卖力地向客人推介店铺产品。
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地方文旅消费,今天,农业园滩美湖畔开展了非遗生活节之我家市集。
小编看到,个性化摊位设计让现场氛围感“爆棚”。糖葫芦、柠檬茶、炸串等美食,或是饰品、潮玩手作和DIY手工艺品......市集不仅汇聚东坑“明星”传统美食、本土各式小吃等各色美食摊位,还有众多非遗产品集中亮相。期间,活动还邀请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鱼歌传承人李仲球老师现场献唱木鱼歌,让原本安静的滩美湖畔化身为欢乐集市,吸引了众多散步纳凉的群众市民驻足观看,有人安静地聆听,有人拿出手机记录。大家边吃边逛,现场烟火气十足。
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糖不甩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黄瑞珠阿姨说:“今天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们东坑糖不甩有很多年的历史了,今天在这里摆摊,大家能近距离品尝到东坑的传统美食,希望糖不甩的传统技艺发扬光大,代代传下去。”
现场还以车尾箱市集的形式切合非遗热点,与传统摆摊不同,这批“地摊”更年轻化、更潮流。打开车尾箱,撑开折叠桌椅,拉起小串灯,形成一个个移动奶茶店、咖啡馆、小吃位。
小编留意到,以往参与的集市大多以美食为主,而店主吴鑫的店售卖的是手工艺作品。吴鑫是一名传媒从业者,特意利用周末从松山湖过来摆摊。他说,摆摊不仅仅为挣钱,更多是一份“情怀”。
“目前我所做的这种东西,它是属于手作的形式,现在很多的小朋友,除了说是在课堂上面学到的一些知识之外,更多的希望他们能够开发一些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吴鑫说道。
小编发现,跟吴先生同样心态的摊主不在少数。许多90后年轻人来摆摊,并非单纯追求“盈利模式”,更在意这种自由散漫的生活方式和社交体验,喜欢自己在贩卖梦想和追求诗与远方的文艺范儿,通过爱车后尾箱展示自己的情怀与追求。
王小虎是一家售卖柠檬茶的老板,他的车尾箱上挂着“卖成年人的快乐水”“日饮夜饮 前程似锦”“清醒还是微醺 这是个哲学问题”等个性标语。
“因为前两年的疫情,大家都出来不了,我们也是想通过这种后备箱的方式传达了一些自由轻松的生活方式吧。”王小虎表示。
“昨天晚上刚好有朋友告诉我这里有个活动,星期六就带小孩出来逛逛,也了解到了东坑这边传统非遗项目的文化。”市民苏女士表示,刚搬到东坑居住,就“碰上了”这热闹的一幕。
实现文化搭台、商贸唱戏
据悉,现场共设16个摊位,包括传统固定摊位10个、车尾箱摊位6个,通过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非遗技艺、产品等形式,宣传推广我镇丰富的非遗文化。有不少市集的摊主表示,此次借助非遗节日,非遗市集既促进文旅消费,又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大力弘扬东坑优秀的传统文化。
此外, 活动期间,东坑各文化空间还设有剪纸艺术,古筝音乐赏析、拓印肌理画、木鱼歌与科技的对话、非遗传承手工刺绣等多项体验活动全程加持,真正给市民一个好吃、好玩、好看的非遗体验,让更多的市民群众能够认识非遗,了解非遗,主动参与到全镇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来。
此次系列活动,旨在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激发文化消费潜力,在宣传展示非遗项目的同时带动非遗销售,着力打造好玩、好吃、好看的非遗活动,实现文化搭台、商贸唱戏,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接下来,东坑镇将持续擦亮非遗文化名片,强化非遗品牌建设,推动非遗产业化、市场化发展,讲好非遗保护东坑故事,为建设“精致魅力新东坑”进一步发挥非遗作用。
来源:东坑发布
责任编辑:钟家源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