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南社将建10万平方米莞香公园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莞香主题公园牌坊目前有三个设计方案,其中“井式-斗”牌楼方案专家学者比较看好。
莞香祖地,究竟在哪?
东莞时间网讯 11月5日上午,“莞香祖地主题公园研讨会”在南社古村举行,重点讨论了“莞香祖地的历史资料研究”“莞香主题公园牌坊设计探讨”两个主题。会上,主办方和文史专家通过相关史料提出“莞香最早、最多、较好的产地在茶山,南社的金钗脑可认作莞香祖地”的观点,并透露计划在金钗脑所在地建设10万平方米的莞香主题公园,目前正在筹建莞香祖地牌坊及相关纪念馆。
该活动由南社创意旅游公司主办,东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赵国营,东莞报业传媒集团副社长、东莞时报总编辑谭军波,东莞民俗文化专家黎平、张铁文,香文化经营大咖刘小华等参加了会议。
史料记载:“莞香祖地”在茶山
研讨会的排名前列个主题是“‘莞香祖地’的历史资料研究”。
据主办方介绍,他们通过查找史料认定:莞香最早、最多、较好的产地在茶山,南社的金钗脑可认作莞香祖地。会上,主办方列举的史料有:元代陈大震《南海志》最早记载莞香,上有“今东莞地名茶园(今茶山镇),人盛种之,客旅多贩焉。”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载:“莞香,以金钗脑所产为良。”
会上,东莞民俗专家张铁文出示了其收藏的两份提及金钗脑的地契。一是1942年卖地契约:“……有承祖父遗下经名下分得坐落本村土名金钗脑地一丘。”二是1950年买屋地契:“……又买受锡浩坐落土名金钗脑地贰丘,该税壹亩零。”
张铁文表示,这两份地契是证明金钗脑在南社的直接物证。此外,《南社村志》也有“廿二世谢就欣……葬于金钗脑”等记载。
那么,历史上,莞香较佳种植地金钗脑到底在茶山哪里?
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的专家李翠薇告诉记者,他们曾专门拜访茶山下埗林氏族长林富强,并从《厦埗林尚庸堂家谱·初世祖行迹记》中“东莞茶园林氏……后奉二亲柩葬于东莞茶园,山名金钗脑之原……” 的记载,可以证实,金钗脑位于茶园。
“据林富强先生说,下埗林氏一世祖乔公葬于南社金钗脑,即现在东莞富翔制衣有限公司办公楼门厅右侧的位置。”李翠薇说,此外,明代理学家、东莞茶山人林光在《南川冰蘖集·金钗脑墓松记》也记述称,金钗脑在茶园东约五里处。林光祖茔在其地。该记录中林光祖茔地址和林富强所说的相符。“无论是林氏族谱、祖墓,还是南社地契、村志,都直接或间接地证明历史上的莞香祖地就是茶山南社金钗脑。” 李翠薇说。
正筹划建莞香祖地牌坊和纪念馆
从主办方介绍和提供的设计方案看,莞香主题公园位于南社村金山路旁,涵盖“金钗脑”在内,占地约10万平方米,内部分为莞香祖地牌坊、莞香文化长廊、山庙和门坊、莞香纪念馆、莞香体验馆、休闲平台栈道、原始池塘等。
目前主办方正筹划建设莞香祖地牌坊及相关纪念馆。
会议的第二个议题即是“莞香主题公园牌坊设计探讨”。目前主办方提供了三个设计方案,其中主办方比较偏重的是“井式-斗”牌楼方案。“井的设计,是表示要饮水思源,因为莞香曾给茶山、南社带来财富;而斗的设计,则参考南社百岁坊的斗拱样式。”
对此,东莞民俗文化专家黎平建议,牌楼设计应以岭南风格牌楼为参考,较好能融入到南社古村里面。他还表示,应该多做几个设计方案,放到媒体上,让市民参与设计、修改、提意见, 举行投票互动,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一则完善设计方案,二则便于宣传莞香文化。
香文化经营大咖刘小华也表示,牌楼设计可以发动在校学设计的学生和社会设计师参与进来,并与莞香花开、东莞旅游局官微等新媒体合作,“在门楼上增加强有力的化学反应”。
东莞报业传媒集团副社长、东莞时报总编辑谭军波也作了发言,他表示,现在东莞有几个镇香文化有特色,如寮步是传统香市,正逐步恢复、重现当年盛景;大岭山黄殴是申请了非遗的莞香文化传承人;清溪有东莞面积较大的莞香林与东莞排名前列树的莞香树。如今茶山又有“莞香祖地”之说。 “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共同努力就会助燃东莞香火。”谭军波说。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赵国营听完讨论后建议,牌坊要建设,较好修建成永久性的标志性建筑,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研讨会结束后,在主办方带领下,与会人员来到南社村金山路旁实地探访。
据主办方介绍,该地就是古书中记载的金钗脑。其中一部分已经盖成厂房,风水较好的“头部”仍幸运保留,此地已遍植莞香。
相关链接
茶山种香为何在清代中止?
茶园莞香的较佳种植地是金钗脑。
清代学者屈大均《广东新语》载:“莞香,以金钗脑所产为良。地甚狭,仅十余亩。其香种至十年已优质,虽白木与生结同。……香在地而不在种,非其地则香种变。……又以泥红名朱砂管者,或红如面粉者,硗确而多阳者为良土。”
因东莞茶山一带的土质特别适合莞香树的生长,出产的香料品质较好,名闻全国,是上贡的佳品。
茶山种香史可以上溯到宋代,至明代,茶山人种香为盛。至明代中期,茶山之香,仍为莞香之最。明末清初,莞香产地,较佳者仍然是茶山。自清中期,产香之地,逐渐转至大岭山马蹄冈、金桔岭及寮步牛眠石一带。
茶山人种香为何在清中期突然中止?清代的陈伯陶在《东莞县志》记载:“彭志‘记’闻前令时,承旨购异香,大索不获,至杖杀里役数人,一时艺香家,尽髡其树以去,尤物为祸亦不细矣,然则莞香至雍正初,一跌不振也,此酷令不知何名,深可痛疾。”
可见,东莞到了清雍正之初,有一任县令不惜大肆搜索莞香以讨好朝廷。乡里差役有数人因未能搜到香而被活活打死。香农们为免除后患,不惜将香树尽数砍伐。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