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滨海湾新区总体城市设计曝光!东莞海上门户来了!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刚刚,备受关注的滨海湾新区建设传来新进展
3月15日,东莞滨海湾新区管委会发布《滨海湾新区总体城市设计(草案)》(下称《草案》)公示。
《草案》内容明确指出,滨海湾新区的总体城市设计,从发展定位、城市意向及发展策略等方面,描绘滨海湾新区的蓝图。
滨海湾新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 ,面向伶仃洋,联动广州南沙与深圳前海合作区,形成向海扇面。
对外:联动深港、广佛两极,在科技创新与现代服务领域推动粤港澳深度合作。
对内:通过现代服务廊道和先进制造廊道的双廊支撑,与中心城区和松山湖区差异化发展,以科技创新、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为主导 ,全面打造成为东莞市产业之芯,与中心城区和松山湖园区联动,树立海上门户。
未来,滨海湾新区的目标愿景是“东莞海上门户”,全面打造成为东莞市产业之芯,联动深港、广佛两极。
其中,整个《草案》亮点颇多,赶紧来看看:
亮点一:打造山海城共同体,定位东莞海上门户
湾区特色纽带,东莞海上门户,是滨海湾新区城市设计的目标愿景。
接下来,滨海湾新区将依托“站城一体开发综合枢纽”“千年莞城,人文异禀”“山海相迎,蓝绿环绕”等禀赋资源串联古今,打造"山-海-城"共同体。
亮点二:在珠江口打造“双湾五角”
在城市意向方面,滨海湾新区提出构建“双湾五角”的框架。
所谓“双湾”,即威远岛海岸线的“文化智慧湾”、沙角半岛和交椅湾海岸线的“科创共享湾”;
所谓“五角”,即“国家纪念角、未来角、历史角、港湾角、科创角”。
围绕“双湾五角”,滨海湾新区未来将建成:世界眼光,东莞特色;湾区交椅,未来可期。
亮点三:“一心两翼 三廊三轴”
基于不同片区资源环境特征和城市功能,滨海湾新区充分发挥外向节点,纵深延展的特点,打造“一心两翼 三廊三轴”功能空间结构。
一心:沙角新区中心,集中体现高端城市商务业形象。
两翼:威远岛智慧中心,智慧城市的集中体现;交椅湾产业共享中心,围绕苗涌红树林湿地打造交椅湾产业共享服务中心。
三廊:滨海景观活力长廊,串联特色休闲人文活动;东湾大道,沿线聚集主要的城市功能;广深沿江高速,滨海新区形象展示。
三轴:产业共享轴,交椅湾的创新中心,智慧中心、共享中心,生态绿心;城市中轴,高端商务综合活力走廊;文化智慧轴,打造云中漫步的理想城市。
亮点四: “三水岸 三绿芯”
滨海湾新区契合生态,规划打造“三水岸 三绿芯”的生态空间结构,塑造生态城市。
未来的滨海湾新区,将呈现出“三水岸 三绿芯”的迷人风貌。
亮点五:差异化产业布局
产业方面,滨海湾新区以引导产业差异化布局,构建与产业特色匹配的空间形式,保持一定比例的混合及弹性开发用地以鼓励创新企业的成长。
在一定程度上,将增强滨海湾新区的产业集聚力、辐射力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滨海湾新区,正在构建“威远岛文化智慧轴”“沙角城市中心轴”“交椅湾产业共享轴”三大主轴,沿三大主轴布置核芯公共空间,着力打造滨水活力空间,从细节上展现,千年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湾区都市新面貌。
亮点六:三大板块详细规划
众所周知,滨海湾新区是由威远岛、沙角半岛、交椅湾三大板块组成。
(1)威远岛:理想城市 国际交流
威远岛划分为七大功能板块,打造智慧产业链,兼顾产城融合,并为弘扬传统文化,植入创意文化、鼓励国际文化交流提供空间。
根据规划,威远岛将打造“一主两次,六廊七组”城市结构,高水平规划建设国际交流合作中心。
威远岛,拥有威远山得天独厚的山林景观,山海交融。从西边虎门大桥、海战博物馆等一系列历史色彩浓郁的地标,到科技研发、国际交流,彼此连接呼应,实现古今对话。
(2)沙角半岛:湾区枢纽 都市门户
沙角半岛,依托滨海湾站综合枢纽,结合高品质宜居组团和大型公共配套设施,打造湾区枢纽,东莞滨海门户,是滨海湾城市活力中心板块。
其中,沙角半岛确立了“一轴一廊,双绿双区”空间布局。
北站-中城-南湾,层层推进,绿色慢行步道串联多个广场节点,直至南湾。同时,沙角半岛腹地拥有大面积农业公园,开阔的空间和视野也成为沙角半岛的独特名片。
(3)交椅湾:产业协作 共享创新
交椅湾,以区位优势吸引领先企业,以产业逻辑培育雨林系统,吸引研发、初创和孵化,完整配套系统全面保障产业体系发展。
在空间布局方面,交椅湾将打造“一轴一带,两片区”发展格局。
此外,交椅湾拥有大片红树林保育公园,科研产业围绕在其左右,同时拥有优美的带状滨海公园,打造生态、宜人的科研产业办公环境。
对于滨海湾新区的未来,你怎么看?欢迎来评论区聊一聊。
来源:搜狐焦点东莞站
责任编辑:刘杰珍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