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这批学生,开学就进大厂、名企、科研机构!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当下,科研与就业竞争愈发激烈,研究生真正希望得到的是什么样的机会?
在东莞,有一所大学探索了新模式,企业出题,学生到一线去解题,而且,这些出题单位,几乎全是知名企业、重要科研单位!
#01
企业出题、学生领题
研究生还可以这样学?
263家企业出题张榜,376名硕士研究新生与导师一起现场揭榜领题,企业代表亲自将课题交到师生手中。
这是今年7月盛夏,东莞理工学院2024级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到校后,参与选题实践动员会暨现场揭榜领题活动的情形。
今年4月,东莞理工学院研究生院面向全校发布了《关于征集2024级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选题实践”张榜课题的公告》,468位专硕导师走出校园,深入调研了263家企事业单位,最终发布了500多项紧贴行业前沿、具有高度实践价值的张榜课题。
当张榜课题汇总表的二维码出现在现场大屏幕上时,研究生们纷纷拿起手机扫码,查看课题汇总表,并在有意向揭榜的课题后郑重地填上自己的名字。最终,318项课题得到热烈响应,揭榜成功,实现了师生与企业的精准对接。
生命健康技术学院的新生蔡浩栋,揭榜的课题是来自某生物科技企业的《宠物动物食品的研发及应用》;微电子学院的新生许天勇,将参与江门中微子实验的《江门中微子实验温度监测系统》课题;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的新生丁雨,则选择去东莞南城住建局参与《城市复杂环境下深大基坑工程关键技术研究》。
在500多项可选课题里,相应学科的多种应用场景都有涵盖:OLED屏薄膜、储能电池材料、高功率芯片散热材料、医用金属等材料领域课题;分布式存储、机器人运动系统、第三代半导体关键技术、充电防灾减灾系统、可穿戴智能设备、脑机交互康复治疗技术等电子信息与计算机科学领域课题;医疗机器人开发、数字孪生、3D打印生物陶瓷等机械工程领域课题;水环境治理、填海地基处理、城市内涝模型等环境与建工领域课题……
这些课题都是企业、研究机构当下正在开展的技术攻关、新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基于其实际的技术需求,涉及新材料、新能源、医疗、智能科技、环境治理、建筑工程等多种领域,除了当下热门的研究方向,有不少还是关系到业内“卡脖子”技术的关键课题或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除了理工科专业,人文社科的研究生也能走进企业、社区、机构,参与实践课题。如:科技型初创企业估值、跨境电商管理、内外循环与金融稳定等经济领域课题;残障社会工作、青少年教育、智慧养老服务等社会工作课题。
张榜课题面向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机械、能源动力、生物与医药、土木水利、资源与环境、社会工作、国际商务共9个学位点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开放,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有意探索、参与的课题领域,在研究生一年级入学后的夏季小学期,即7月开始,进入企业单位开展为期3-6个月的实践,与一线的科研、工作人员共事,直接参与选题实践工作。
对每一则张榜课题,除了校内导师,相应的实践单位也配备了企业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这些企业导师,多为企业的总工程师、技术总监、研发总监、研究所所长,甚至由企业的董事长,科研机构的教授担任。在“双导师”制度中,学校导师负责传授前沿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企业导师则从产业角度出发,助力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解决复杂工程理论问题。
#02
开学就到大厂、名企、院所去
在一线解决“真问题”
一入学就实践、到企业去“上大学”,对不少研究生来说,是“新鲜”且充满挑战的体验。
今年东莞理工学院发布的张榜课题,多数来源于业内实力强劲的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单位——生益科技、易事特、小天才、长盈精密、艾尔玛、海德声学、大族机器人、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众生药业、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等。
此外,也不乏科研水平尖端的研究机构、重要平台和重大成果单位——中国散裂中子源、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生态环保部华南所、广东省科学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东莞研究院、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
“先选题实践,发现问题;再回归,寻求解决方案;最后再实践,解决问题。这与企业产品开发的流程不谋而合。”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彭祥燕说,在选题实践阶段,公司会先安排学生熟悉算法应用的场景,引导他们在解决真问题中历练真本领。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专业新生张鑫盛和导师王帅揭榜的课题是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东莞检测院提出的“特种机器人设计”。张鑫盛在东莞理工学院完成本科学业,又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学校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让我们有机会进入企业,了解项目在社会、企业中是如何推进开展的,更深入地了解实际产品的需求,让我们能开发出更有价值、更实用的产品,并将相关技术运用到一线实践中。”
“一开始会担心自己不能胜任工作。”去年,机械专硕的林婉婷同学入学后就进入东莞市诺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习,深入参与了基于机器视觉的列车检测项目。刚开始,林婉婷并不熟悉超声检测技术原理,无法掌握相关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信号处理方法,学校导师为林婉婷讲授了识别、探测原理等理论,并提供了很多学习资料。
带着学校导师给的理论“粮草”,林婉婷跟随企业导师,进入企业学习产品的开发流程。在企业导师和其他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她逐步学会使用相应设备。“在工作遇到困难时,企业导师会和我共同探讨,帮我解决了很多疑惑。”林婉婷说。
土木水利专硕的陈久超同学,去年在中铁十五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进行选题实践期间,基于港珠澳大桥的试验和监测数据,对伶仃洋的潮流情况和复杂桥墩的部分机制进行分析,与导师共同发表了一篇SCI论文。此外,还初步建立了一套桥墩冲刷实时监测系统,并申请了相关专利。
#03
“入学即揭榜”
培养企业、行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传统专硕培养模式存在产教融合不深、学生解决复杂产业问题的能力不强、学位论文缺乏应用研究等问题。”
东莞理工学院研究生院调研发现,部分专硕在入学第一年时忙于课程学习,实践经历不足,从而对未来的研究选题感到茫然。或是在第一学年就参与了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此后直接将该科研项目研究作为专业实践内容,容易导致研究与生产实践连接不紧密。
去年,东莞理工学院响应国家“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号召,率先探索并启动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大改革。今年,学校探索“入学即揭榜”,开展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模式,使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具备鲜明的“项目化”特点。
以往,不少以学术型导向培养的研究生就业不接地气,三年下来去到企业还是上不了手。在学校机械工程学院教师曹晓畅看来,专业型研究生是产业发展大势所趋,培养卓越工程师必须以解决现实工程问题为抓手。
曹晓畅:
常规研究生9月份入学,第一年全程上理论课,第二年研究生课题进行开题,如果开题顺利还好,开题如果不顺利,需要重新开始选题,差不多前面一年半时间都会打水漂,第三年还要面临就业毕业或升学的多重压力,让研究生三年生涯犹如加长版的大三大四。
但是如果提到7月份入学,入学就去企业实践,深入现场发现问题选择课题,后面再跟导师一起进行思考、解决和迭代,如果你是工程能力强的小强同学,差不多一年都可以把工程问题解决,后面的时间只需要提炼解决这一问题的成果形成毕业素材,后期再做自己想做的研究,提升自己想搞的技术,整个硕士研究生过程稳稳的岂不是更香?
“专业实践改革在推进学生学到真本领的同时,对提高研究生导师的实践能力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生物与医药专业研究生导师肖珊说,以往部分导师“关起门来”做研究,研究方向容易脱离产业实践。这次改革要求导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与企业导师共同解决企业研发和生产中的真问题,更好地培养企业或行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作为一座以制造业立市的城市,东莞拥有优良的产业环境和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越来越多的学生期望学有所成后,在这座城市开拓自己的未来。
把学术研究与产业需求相结合,在教育阶段锻炼实战本领,对学生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对高校、企业乃至这座城市而言,何尝不是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双赢?
来源:东莞发布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