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粤港澳大湾区传来大消息:高规格、开创先例!

搜狐焦点东莞站 2018-08-16 09:17:11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粤港澳大湾区传来大消息!千呼万唤始出来,酝酿一年多的粤港澳大湾区终于传来重磅消息。

01

粤港澳大湾区传来大消息

千呼万唤始出来,酝酿一年多的粤港澳大湾区终于传来重磅消息。

今天上午十点,中新社旗下的“国是直通车”在其微博上发布消息称:

8月15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举行排名前列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任组长,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及澳门特首崔世安均担任小组成员。这是首次有港澳特首被纳入中央决策组织。

澎湃新闻、新浪等主流媒体均转发了此消息,另外《澳门日报》也有报道此事。

从消息内容可以看到,这次会议规格相当高,国务院副总理为组长。更为关键的是,香港特区区首、澳门特区区首均担任小组成员,并被纳入中央决策组织,这是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事,可以说是开创了先例。

此举可以看两点:

1、粤港澳大湾区本身情况非常复杂,这里有三个关税区(内地、香港、澳门),中央此举意在表明坚决维护、尊重“一国两制”基本国策的态度。

2、从会议的规格也能彰显出,中央对“粤港澳大湾区”这个国家战略的重视程度。

尽管此前网上就有传言说今年6月,抢在庆祝香港回归之日前出台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截止到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仍在制定之中。

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央对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重视、审慎,毕竟这里涉及到至少11个城市(珠三角九城+港澳),三个关税区。重头戏往往时间拖得越久,规划的含金量会越高。今天粤港澳大湾区领导小组排名前列会议已举行,相信规划出炉不用等太久。

规划出炉前,关于大湾区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会在哪儿,会是哪个城市?2、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谁最受益?

关于这两个问题,我曾在“财经观潮”兄弟号“城市新财经”上有过专门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02

粤港澳大湾区中心会是哪儿

分析粤港澳大湾区之前,我们不妨先将它与京津冀、长三角类比一下。

京津冀的中心是北京,北京就是太阳,是“严父”,处于经济和行政上的主导地位,天津与河北各城市都是从属地位。

长三角的上海只在行政上略逊色于北京,它是国家经济、金融、航运中心,相比于城市圈内的其他城市更像是一个“老大哥”,因此长三角就像是一个老大哥带着一帮小兄弟。在行政级别上上海是直辖市,市委书记是中央政治局委员,浙江、江苏等省委书记是中央委员,在职位上上海一把手更高一些,上海在通过中央协商调动长三角资源时,周围的小兄弟也会尽量配合,也即上海拥有特别的领导地位和资源调动主动权,如洋山港,行政区划上属于浙江,但上海通过一条东海大桥,将洋山港划作了上海港的一部分。

粤港澳大湾区则不一样,这里有四个特殊的存在:香港、澳门、深圳、广州。香港与澳门是特别行政区,深圳是直通中央的经济特区,广州是省会,因此在行政地位上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基本处在同一水平上。

在综合实力上,香港、深圳、广州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一线城市;深圳是华南地区金融中心、区域中心城市、创新之都、内地一线城市;广州是华南地区物流、交通、文化、医疗中心,一线城市。广州、深圳和香港三者之间不是从属关系,谁也支配不了谁,它们之间更多的是相互制衡与协作。

正因为这里有特别行政区、经济特区,使得粤港澳城市群拥有天然的自由市场基因、平等基因和协作基因,自始至终它们都是平等的,这种相互竞争、协作的方式,相对来说能够更加自由地发挥各个城市的特长,促进各自综合实力增长。

因此粤港澳大湾区不会有少有的中心,而应该是多中心。广州的南沙、深圳的前海蛇口、香港的中环、澳门都会是中心,甚至珠海的横琴也有可能发展成中心,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和使命。

03

谁最受益

粤港澳大湾区实际上是珠三角的升级版,这个版本并非是简单地扩大面积,而是从各城市的产业、功能、定位、资源出发,通过统筹规划、临近融合、鼓励合作等方式,使得大湾区内部城市间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达到1+1>2的效果。

先来看一组关键数据。

制图:城市新财经;数据来源于各地区统计局,其中香港为2016年上半年数据,澳门为2017年1月份数据。

上图是珠三角9城与香港、澳门两个行政特区2016年的资金总量数据,从资金总量角度看,香港、深圳、广州三城拥有压倒性优势,在11个城市中属于排名前列层次,是主要城市。香港与深圳相比于广州又有明显优势,港深紧邻,总面积不到广州一半,因此从资金规模看,深圳、香港是大湾区的经济中心,广州或可说是大湾区北部经济中心。

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是重要的国际航运和贸易中心;深圳是国内金融中心、科创中心、航运中心(深圳集装箱吞吐量超过了香港和广州);广州是贸易中心、区域的文化、医疗、物流中心。广州处在珠江口“A”字形尖上,深圳和香港都处在珠江口东岸,从大格局来看,广州→东莞→深圳→香港是大湾区黄金中轴线。

个人认为,11个城市中最受益的是东莞。

东莞是制造业中心,地缘优势明显,且营商成本相比于香港、深圳和广州低很多,相比于其他城市有承接三个大哥产业转移的基础优势和距离优势,未来东莞很有可能成长为粤港澳大湾区仅次于港深广,领航第二层次城市。

有人会问,为何在珠三角版本中,东莞没能够拥有这样的机遇?其实大家心里或多或少知道些,在大湾区之前,广州、深圳与香港暗暗较劲、互相挤兑,竞争多于合作,广东省还将珠三角九城划为了三个小圈:深莞惠、珠中江、广佛肇。三个小圈之间相互竞争,因此东莞的地理优势虽然相比佛山优越,但GDP和资金总量一直被佛山压着一头。

粤港澳大湾区时代的到来,更有利于东莞一展拳脚。广州资源重心南移(南沙自贸区)能让东莞享受到更多来自广州的外溢资源,深圳部分产业已经转移到了东莞,包括华为终端总部迁到松山湖,后续还将有。香港的部分低端产业迁出地,东莞也会是优选。因此,东莞未来将继续承担制造业中心的功能,除此之外还将分担来自深圳的部分创新中心任务。

广州、惠州是第二受益者。

在香港、深圳、广州排名前列层次中的三个城市中,不得不承认广州的综合实力相对弱一些。衡量超级大城市综合实力最重要的两个指标是金融与科创。金融排序:香港、深圳、广州;科创排序:深圳、香港、广州。

广州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近年来大力发展南沙,重心南移。深圳南部发展渐趋饱和,正施行北拓战略,发展龙华,深圳还在机场北空港新城规划建设全球较大的会展中心,沿着黄金中轴线北上,广州、深圳一个南下一个北上,终将实现“会师”。

过去与深圳的挤兑、远离关系将得到彻底改观,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再加上广州的医疗、教育优势,在粤港澳大湾区顶层设计中,广州将继续承担大湾区的物流、教育、医疗中心功能。

惠州则主要受益于深莞惠都市圈。它正在建设地铁1号线,将与深圳地铁14号线对接,预计未来将有5条地铁分别于深圳轨道交通对接。将承担深圳的人口、产业转移职责,惠州还有大亚湾优质海景资源,未来可以承担大湾区度假旅游胜地。

然后是深圳、香港。

香港与深圳,一衣带水。资金总量之和近16万亿元,实际管控总人口3000多万,这两项均超越了北京、上海。两城是粤港澳大湾区名副其实的金融中心,深圳还拥有强大的科创能力,香港则拥有先进的高等教育、医疗机构,在大湾区融合、临近与合作的原则下,香港与深圳互通有无、齐头并进,深圳可以点燃香港的经济发展势头,香港则可以补齐深圳的高等教育、医疗短板,使得香港与深圳真正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届时,提到北上深时,深圳底气将会更足。

香港、深圳自身能力不多壮大,与此同时还需要向外,也就是向大湾区其他城市输送能量、资源、产业,因此受益程度相对来说要比东莞、广州、惠州略弱一些。

在顶层设计中,深圳估计会定位为金融、科创、航运中心;香港应该是金融、贸易、教育、医疗、航运中心。

再就是珠海、佛山、中山、澳门。

珠海、佛山和中山属于第三层次城市,营山成本相比于东莞还要低上许多,未来也是承接香港、深圳、广州产业好地方。

珠海临近澳门,港珠澳大桥已贯通,相比于东莞,在承接香港部分产业市地理优势更明显,毕竟可以通过港珠澳大桥直达。

佛山,一直与广州号称广佛同城,目前是珠三角综合实力排在第三的城市,一直都是广东地区制造业中心,主要产业有陶瓷、家电、纺织服装、家居制品、塑料制品等,在大湾区时代,佛山一方面继续承担广州产业转移的责任,另一方面将对自身产业结构进行深度革新,又制造向创造转变。

中山则寄托于深中通道。深中通道的意义不是简单的方便了中山与深圳的交流,而是着眼于整个珠江西岸,大幅度缩减了湛江、茂名、阳江、江门、澳门和珠海到深圳的时间。中山的地位也会因这条通道而变得不一样。

澳门由于是特别行政区,因此在行政级别上是与香港、深圳、广州同一层次,在综合实力上则和珠佛中同一层次。澳门主要产业是博彩和旅游,未来或将承担大湾区娱乐、消费中心功能。

最后是肇庆、江门。

肇庆和江门在11个城市中,属于第四层次。肇庆过去一些年,人口处于流失状态,江门人口滞涨,几乎没有竞争力。尽管是珠三角城市群中的成员,但九个城市内部组团抢夺资源,城市与城市之间竞争、挤兑多于合作,肇庆、江门毫无争夺的力量。

大湾区时代,强调城市之间融合,内地与港澳之间深化合作,优化升级产业并展开集群式发展。肇庆与江门,必然能够在相互融合与深化合作中获得政策、经济等资源的支持,从而改善自身基础设施建设,人口流失与滞涨的现象也将得到扭转。

江门发挥衔接粤西与珠三角的功能,肇庆承担起大湾区通往大西南地区的通道的使命。

来源:博闻财经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